笔趣阁小说
笔趣阁小说 > 狼穴终结者 > 正文 第259章 铲除奸佞
字体:      护眼 关灯

正文 第259章 铲除奸佞

  狼穴终结者

其实在农民出身的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时,就立志富国强兵。对外强大草原部落是和谐政策,对内是休养生息。


在汉武帝时代兵强马壮时期,击败屡屡威胁中原的匈奴也是迫于国际形式的大势所趋。


毕竟河套地区,系西汉通向西方世界诸国的商道所在位子,丝绸之路从政治意义上,外交意义上,甚至对西汉的经济和军事影响,都是至为关键的地理位置。


汉武帝必须肩负这个历史使命,打通通向地中海诸国的通道。


宣帝临终前,知道自己的孩子系一个不会统治和治理国家的类。所以在自己在位时,已为汉元帝刘奭安排“三驾马车”辅政。


三驾马车:以乐陵侯史高领衔,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为副。


不久元帝的信任与支持,让萧望之等儒臣看到改弦更张,推行仁政的希望,但这只是昙花一现。


元帝对两位师傅特别信任,满朝对儒臣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种改变武帝和宣帝时期的朝政格局,致使被逐渐冷落的史高心理失衡,于是这一个团队产生了内部分歧,乐陵侯史高与萧望之逐渐的产生嫌隙,于是一种权力斗争的阴影随即笼罩着元帝时期的西汉朝廷。


史高是借助未央宫的内部势力,与宦官里外呼应,反对萧望之的改革主张。


萧望之这一个主战改变原有格局的政治集团,此刻系忧虑外戚放纵、宦官擅权之后,最终会导致朝纲废弛,国法崩碎。


于是向元帝建议:中书是国家政事之本,应由贤明公正之士掌管,武帝优游饮宴于后庭,任用宦官掌管中书,不合乎国家旧制,且违反“古不近刑人之义”,必须予以纠正。


这个说法是对的,毕竟之前汉武帝后期重用阉人一党,是为了构建一个自己为核心的中央集团政体,他需要小人来打压贤良和反对他穷兵黩武的人。


其实这就是对元帝初即位,由于性情柔弱缺乏主见,不敢做出格局调整,议论之后还久而不决的一种提醒。


再这样治理国家,干脆未央宫内外,上下,全部宦官执政好了。


这样尖锐的政体矛盾,其实头脑清醒的人一看都透,这是不可能的,太监一大群能治理好国家么?皇帝一族又是干嘛的?日后还用饱学之士干嘛?


以后进宫在朝为官,还不如进后宫当宦官,把自己那个呃~!切了就有前途了,这种逻辑岂不是搞笑?


萧望之在当时的朝堂上公开的提出此动议,却招致宦官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等人嫉恨。


于是他们与史、许两姓外戚联手,共同对付萧望之,只用两个回合,就将萧望之逼死。


萧望之饮鸩自杀后,元帝非常震惊,为之痛哭流涕,责怪弘恭、石显等人害死自己的贤傅。


但他当时却没有下手惩治逼死师傅的幕后推手,只是口头责问弘恭、石显等人,使其“免冠谢罪”而已,事后对他们还是宠信如故。


那么,我们后人此刻透过萧望之死,能看出元帝政治上短视与低能,空怀匡正理想,而缺乏战略眼光与政治谋略。


毫无疑问,元帝若要推行新政有所作为,必须将儒臣作为主要依靠力量。元帝放纵宦官逼死萧望之,放逐其他儒臣,无异于自废武功,自断臂膀挥刀自宫。


其实西汉的灭亡就是这里开始的。汉室的威权至此旁落,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角逐,宦官成为最终的政体实权的大赢家。


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阉人猖獗宫闱中,推动皇帝枕边人,要谁得势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这个国家其实就不叫刘氏汉朝了,就是宦官弘恭、石显在掌权,其实他们是不坐在龙椅上的皇帝。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caiqxsb.com 笔趣阁小说。手机版:https://m.shucaiqxs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