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
笔趣阁小说 > 白色橄榄树 > 40.chapter 40
字体:      护眼 关灯

40.chapter 40

  白色橄榄树

她抬头迎视他,抿唇:“怕万一需要嘛。……你们怎么在这儿?”


“巡逻到这儿了。休息会儿。”士兵江林说,“宋记者,怎么这几天都没看见你啊,跑哪儿去了?”


“有别的采访任务,……还有好多稿子要写。”


“是吗?几天不见,都想你了。”江林开玩笑。


宋冉被逗乐,扑哧笑:“胡说!”


“真的。”年轻的士兵们都起了哄,“有空的话多来找我们玩儿啊。”


李瓒在一旁慢慢喝着水,没讲话。


聊了没几句,士兵集合拢来,要继续巡逻了。


大家纷纷跟宋冉告别,李瓒落在最后边,经过她身边事,招呼了句:


“走了。”


他递给她一瓶没开封的水,宋冉条件反射地接住,没来得及说谢谢,他已擦身走过,又回头交代一句:“别往不熟悉的地方跑。”


宋冉捧着水,“哦”了一声。


她的确渴了,拧开瓶盖,灌了大半瓶下肚。


回头看,李瓒还没走远。


他拎着一只矿泉水瓶往寺庙方向走,一个讨饭的小孩儿迎面走过,仰着脑袋和他说了句什么。小家伙还不到他大腿高。


李瓒停下,弯下腰问他要什么。


小孩儿光着脚,头发一团鸡窝,衣着褴褛,伸着脏兮兮的小手,指了指他手里的水瓶。


李瓒把水给了他,就走了。


走开几步他回头看,小孩儿站在原地费劲地拧瓶盖。


他又走回去,给他把瓶盖拧开。


小孩儿两只小手捧着水瓶,仰着头咕噜咕噜喝水。


宋冉从相机里抬起头,只看到李瓒远去的背影。


她心里静悄悄的,转身就走;突然一个男子从她面前横冲而过,差点儿撞上。


她吓一大跳,那男子却没道歉,反而回头狠厉地瞪她一眼,火速登上了路旁停靠的小轿车。


宋冉被那眼神吓到,直觉不对。


但车已朝寺庙那边开去。寺庙门口有很高的石阶梯,还有加罗城的东国巡逻兵。可……过了寺庙再往那头去,是大集市,全是人。


宋冉怕自己太敏感了,但如果……


她看着那辆车远去,情急之下,当街大喊:“李警官!车!”


接下来两天,宋冉太忙,周六也在加班,没功夫去还绳子。而李瓒也没打电话来催,或许他更忙。


周日上午,宋冉在家整理书籍时突然想起这事儿,把那小纸条翻了出来。她靠在二楼的木窗前,略微犹豫:绳子还回去之后呢。


可她想不出别的辙了,只能拿出手机,风一吹,她一个没注意松了手。那白色的小纸条乘风而起,像只白蝴蝶在空中打着旋儿,落到栀子树上隐匿成了一朵花儿。


宋冉立即跑下楼去,到树下仰着脖子巴望,绿叶白花,哪里还见得到纸条的影子。


外头传来车响。院门外停了辆面包车,下来两三个工人,是约好来给家里加防潮层的施工队。


说好的九点到,一分钟都不差。


老李退休前是做建筑质检师的,长期风吹日晒,肤色要比普通人深一些。但样貌端正,依稀看得出年轻时是个俊男子。


他做事利索,很有经验,进屋看一圈,地坪墙角摸一遍,很快就给出几个施工方案。耗时耗费、利处弊处分析得清清楚楚。末了,给宋冉推荐一个性价比较高的选择,一天就能把事情办好。


宋冉采取后,老李带着三个工人把家具搬开,拿机器撬水泥地坪。


很快地坪全掀了,露出底下潮湿的砖块泥土。他们干活速度很快,半点不偷懒。宋冉对他们印象很好。


施工声音大,她也没法看书,索性坐在一旁看他们搅拌砂砾。


“大伯,那是什么呀?”她指着一卷黑色的东西问他。


“防水卷材。”老李话不多,但说到工作就开了话匣子,“北门街这边地势低,潮气重。水泥砂浆铺了怕不够,得多加一层卷材。外墙内墙的勒脚我也给你做双重防潮,下回梅雨季节就不会湿趴趴了。”


“噢。”宋冉坐在台阶上,托着腮问,“大伯,王奶奶说您是江城人,怎么来梁城了呢?”


老李擦擦头上的汗,笑道:“儿子在这边。”


这时一个工人插话:“老李叔的儿子可就厉害喽。宋小姐,你肯定猜不到他做什么工作。”


宋冉来了兴致:“做什么的?”


“jūn_duì 里拆弹排爆的精英分子。国家重点培养的,帝城军区一直想挖过去,江城军区不肯放。”


宋冉:“这么厉害?!”


“对啊。才二十三,就立了几次二等功。以后是在部队当大官的料子。啧,老李要享福啰。”


老李笑得眼睛弯了起来,摆摆手:“现在厉害的年轻人多,别让宋小姐看笑话。”


“大伯您太谦虚啦。”宋冉说,“您肯定很会教育孩子。”


“那倒没怎么教,都是天生的。”


下午五点多,防潮层做好,地坪也重新铺好了,平平整整没有半点瑕疵。


老李说,五六个小时水泥地会全干。晚上他手下的工人过来打磨养护一下,再连续养个几天就好了。


等施工队离开,宋冉才想起找那纸条,找了半天也无果。她不禁怀疑纸条怕是和在水泥中打进了地坪里。


没办法,只能等李瓒联系她要绳子了。


次日是周一。


梁城卫视的《战事最前线》播出两个月后,临时下线了。


开战六十多天,东国战事进入僵持状态,社会关注度明显下降。一场仗打来打去没完没了,有个什么劲儿,观众将目光投向股市。最近股票行情不错,往里边瞎扔钱都翻倍,大街小巷连卖菜的阿姨都在聊财经。


各大卫视纷纷开辟专栏播报股市分析,梁城卫视也不例外,专门增设了财经版块。《战事》下线后,附属的《战前•东国记》也播完最后一期。


放送完毕那天,同事们聚在办公室里讨论股票,宋冉坐在电脑前查看《战前•东国记》的官微。


今天最后一期,网友留言不少,赞美幕后人员的用心制作,感谢记者们的真实呈现。


宋冉一条条翻看。


“冉冉,要不要买股票?”小冬叫她。


宋冉抬起头,笑笑:“我不懂。”


“不用懂。最近买什么都涨,好多人都挣了钱。”


“真的。我投五千都挣了八百。”小春说,“沈蓓的三十万现在涨到三十八万了。”


宋冉工作才两年,没什么积蓄,也不指望天降横财,说:“股市有风险,还是算了。”


沈蓓拿吸管搅了搅咖啡:“想挣钱就得冒风险,哪有稳赚的事啊。”


宋冉没说话,小秋玩笑道:“你这个轻轻松松能从家里拿几十万的小富婆就别说话了啊。”


沈蓓笑起来,这时,主管刘宇飞叫大家开会。


上半年度的优秀记者评下来了。除开记入档案的表彰奖,还有一笔上万的奖金。


走去会议室的路上,小夏轻声对宋冉道:“冉冉,现在是牛市,股票靠谱的。你拿了奖金抽一小部分试试水,当理财呗。只挣死工资,哪里攒得住钱?”


宋冉好笑,说:“还不一定是我呢。……不过,要真是,那就听你的。”


会上,刘宇飞提了一嘴《战事最前线》暂停播出的事。


台里打算新做一个军事新闻节目,周播性质,每一期内容都进行深度挖掘。关注国际战争的同时也宣扬中国jūn_rén 在海外的英姿。


刘宇飞说:“在东国的前一批记者马上要回来了,在座有自愿去东国的在周五之前提交报名表,统一组织培训。”


大家都没立刻表态,各自心里打着算盘。


刘宇飞说完,会议进入重点环节。他宣布了上半年度优秀记者奖的归属——沈蓓。


众人心有讶异,又不全然意外。这种奖,用脚趾头想都是给后台硬的人。


宋冉沉默地接受了现实。毕竟沈蓓在国内的工作也做得不错。


同事们对宋冉抱了丝同情,但散了会也没说多余的话。都是同事,职场上说闲话万一传出去对谁都不好。成年人了,这点儿道理还是懂的。只有小秋给宋冉发了个拥抱安慰的表情。宋冉回了一个大笑脸,表示没事。


沈蓓许是心底有数,邀请众人去吃火锅,说深受大家照顾,以吃饭表示感谢。这等好事众人自然乐得参与,纷纷夸沈蓓大方。


沈蓓选了家高档的火锅店,是平时电视台招待宾客的级别。同事们更加开心,连连说“破费了”。


小夏说:“你这奖金恐怕要吃掉一半了。”


沈蓓笑:“应该的呀。本来就是大家的帮忙,不然工作哪那么顺利。”


玻璃墙分割的包间宽敞又有格调,挂满红色黑色的长流苏。十多人围桌一桌,一人面前一个小锅。


沈蓓身边留了一个空位。


小冬问:“还有谁来?”


“我男朋友。”沈蓓满面笑容,帮他点了个麻辣锅。


众人哗然:“你有男朋友?!我们怎么不知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caiqxsb.com 笔趣阁小说。手机版:https://m.shucaiqxs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