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六合大枪
“你等一下,你妈要和你讲话。”太父说着就把电话递给了太母:
“喂,儿子,你外婆前些日子又送了很多土鸡蛋过来,要不要给你寄过来。”
“妈,我现在有钱了,什么都可以买,不用寄了。”太皇感到鼻子有点酸酸的,这种被人惦记的感觉真好。
“哎,我说你这小子,这土鸡蛋买都买不到的,外面的东西不营养……”而后噼里啪啦教训了太皇一顿,足足说了五分钟,太皇就只有嗯嗯的份。
“妈,我跟你说一下,公司有业务要我出国去,至少一年半载的,跟你说一下。”
“那你有事一定要打电话给我们,不要一个人担着。”
“嗯,那我挂机啊。”
挂了电话,收敛心神,来到后院拿出黑枪,这是太皇给它起的名字,简易贴切。
站了个两仪桩,两腿跨立,站呈马步之势,身微沉坐,双手握为“开口拳(五指扣拢住,“虎口”撑圆,拳心呈通状),一臂曲肘挎于胸部乳下约五分左右,拳心向下;一臂曲肘前顶撑,拳置于腮下,拳心向上——“托天盖地太极肘”势。双目平视 ,微收下颌,项挺颈顺 ,齿扣唇和,舌抵上腭,松肩沉肘,两向外撑 ……
两仪桩,八极门老前辈们也叫抱婴桩,据说是八极拳始祖吴忠的女儿吴荣练功体悟出的站桩秘诀。两仪桩若练成,便有八极拳中所说“十字劲”。说是十字劲,其实是四面八方都有劲,“浑身到处皆是手”,无论对方从哪个方向进击,都会被大力弹回或震伤。
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这个功指的就是桩法。
而后一只手端着枪的末端,平举起来,就算是竹竿子,一般人提着中间都能轻易提起来,但是要是端着竹竿的一端平举起来那就不是这么容易的,何况是180斤的枪。
练枪的人,就是要这么端着,锻炼腕力和全身的平衡力。有练枪到家的,一根大杆子握住枪把平端起来,在杆子中间放一碗水,都不溅出来。抖枪容易,但是要控制枪身不抖,那就不是一般的难了。
八极门自初祖吴钟,就精通枪法。雍正年间,初祖吴钟只身三闯少林寺,机关暗器无一沾身。一支大枪扎遍南七北六十三省,打遍天下无敌手,被誉为“南京到北京,神枪数吴钟”。初祖之后,历代祖师,都精通六合大枪。李书文的枪法,更是到了神乎其神、登峰造极的境界,被民国武林中人尊称为“神枪”。
古人云:枪乃百兵之王,又有人说枪乃百兵之贼,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古代冷兵器中枪的恐怖和强势。古代的盖世猛将,一匹马,一杆枪,马踏连营,枪扎敌首。人马所到之处,鬼哭狼嚎,血流成河。身下一匹马,手上一杆枪,就可以封王封侯,成就不世功业!所以古代有名的大将大多数都是用枪的。
站了两个小时桩,太皇便依照李书文的记忆,从最基本的拦枪、拿枪、劈枪、挑枪、拨枪练起,李书文最开始练枪的时候从十斤的木杆子练起,随着力量的提升,到最后用的都是百斤的钢枪,李书文练大枪,燃香计时,练枪如痴,每天抖大杆子不懈,大杆子头吊砖头、土坯,后来挑关里家轧地的石礅子,功力奇大,“神枪”里以功夫为基础的。
李书文的六合大枪已经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晚上练枪,燃香练习,用大枪扎香头火,最后练得香火头灭而香不折;白天扎大镜子,达到触而不伤的境界;点人的眼皮鼻尖,随心所欲;练习扎动的靶子,他就以苍蝇为目标,最后达到扎到苍蝇而窗纸不破,墙壁不留痕迹,大枪的火候到相当高的境界。
而后开始演练金刚八式,分别是 撑锤(崩弓窜箭急)、降龙(五岳朝天锥)、伏虎(六合扑地锦)、劈山掌(劈山斧加钢)、探马掌(登山探马准)、虎抱(圈拦虎抱急)、熊蹲(熊蹲硬靠挤)、鹤步推(鹤步推山稳)。
八级拳出了有基础的金刚八式之外还有八大杀招,阎王三点手,猛虎硬爬山,迎门三不顾,霸王硬折缰,迎风朝阳掌,左右硬开门,黄莺双抱爪,立地通天炮。其中猛虎硬爬山在李书文手里大放光彩,当年八极拳宗师李书文纵横天下四十余年中,与人比较的时候,拳脚功夫上用的最多的就是这一招,也是因为如此,李书文的存在反而成就了“猛虎硬爬山。”
许多民国时期的武术家,都死在这两拳一肘,一招三式之下,这一招的凶威赫赫,足以叫当时的任何高手“谈虎色变。”
只是这一招虽然看起来容易,在李书文的手里,能够横扫一切,无坚不摧,换了别人来,也许就是一个破绽,杀招,一击不中就是无还手之力。
非但不能打死人,还有可能要被人反过来抓住机会打死。
究其根本,就是应为猛虎硬爬山这一招太简单了,平常人看上几遍就能像模像样的试出来,但是不等于学会了,形势和神似完全是两个概念。
直到天明太皇才缓缓吐了口气,一口气白气吐出,似一把飞剑,古代传说的飞剑大概就是以讹传讹,看到有高深的拳法高手一口内气吐出,刺破空气,越穿越离谱,就成了飞剑的传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caiqxsb.com 笔趣阁小说。手机版:https://m.shucaiqx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