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_90
1 如果双重市场(其中一个受控制)被一个单一的不受控制的市场取代,则辅助性市场的价格 往往就反映不出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个统一市场上的价格将高出过去政府控制的价格水平。 但是,较高的价格将造成粮食消费缩减,因此,供求通常能在低于辅助性市场的价格上达到 均衡。然而,要确定所达到的具体价格,关系到种种假设。由于这些假设过于复杂,在这个 注脚中我们不能涉及。
1 联合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统计年鉴》(1984),第277页。
1 经济计划委员会:《韩国经济主要统计资料》(1986),第75页。
2 经济计划与发展委员会:《台湾统计数据册》(1986),第65、67页。
3 中国人的收入年均增长约为9%。对粮食需求(包括牲畜饲料)的收入弹性的保守估计可能 是0.6,这将意味着粮食需求一年中以5.4%的速率增长。假设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就不 同;但是,要提出一个在这个时期产生出不高于5%的需求增长率的合理假设,并不是件容 易的事。
1 例如,在1987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关于乡镇企业的会议上,杜润生在发言中清楚地指 出了鼓励进口的政策和解决粮食问题的方案之间的关系。
2 c.r.罗尔:“中国农村收入的分配:30年代与50年代的比较”。
1 罗尔的数据按地区给出了富裕的、中等的和贫穷的农民的收入。如果假设在既定地区富裕农 民和贫穷农民的收入在集体之后与中等收入农民一样,便能得出这个模拟分配的吉尼系数 为.211,这个系数勉强低于集体之前(和土地改革后)的那些时期的,277的数字。
1 罗尔:“中国农村收入的分配”,第72页。
2 德怀特·珀金斯和沙义德·尤素福:《中国农村的发展》,第115—119页。
1 这个问题在拉迪的“中国的衣业价格”一文中有更大篇幅的讨论。
结 论
显然,认为整个文化大革命时期根本没有任何经济发展战略的说法是错误的。投资计划是一个斯大林主义式重视机械与钢铁的计划没有改动的翻版。自力更生,或者说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国外进口和外国技术的依赖,在1966—1976年这10年间成了常用的术语,听起来像是毛主义的调门。但在实际上,自力更生与50年代中国自给自足的政策或30年代俄国对外贸易的政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别。
在中国农村,政策受苏联影响极小。首先,人们认识到如果农业产量停滞不前,就是致命的大事。问题在于如何提高农业产量,而不是要不要提高。而中国采取了一种双管齐下的战略,将“实用主义”与“激进主义”的观念不稳定地结合在一起。“实用主义”推动了化肥工业迅速发展并进口了大量肥料。那些与毛观点接近的人搞了大规模的群众劳力动员,还树立了大寨榜样。他们还力主农业所需的现代化投入物资大部分应由农村地区的小型工厂提供。
在形式上,计划和控制的经济体制依然沿袭苏联的集中化模式,只是60年代初期作了小小的修改。五年计划或许始终都有问题,但年度计划依然决定着一个企业生产什么。重要的物资和设备通过行政手段而不是市场进行分配。工资依据苏联的制度分为八级来支付;而农村集体的收入,与50年代(不包括大跃进时期)和60年代初期一样,是以所挣工分为基础的。
如果形式上尚无不同的话,那么,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在这种形式的范围内,政策的实际贯彻情况却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苏联的八级工资制的意图本是提供物质刺激,促使人们更努力地工作,但中国人以冻结工资级别和取消奖金的手段,撤消这些物质刺激。在农村地区,政治态度在分配工分时,往往与所付出的劳动具有同样重要的影响。在管理方面,企业继续接受降低成本和投入的指标,但如果产量指标完成了,这些指标就不必认真地对待。此外,政治上的考虑常常干扰着评判标准,而在其他国家,这种评判工作是更加重视技术条件的。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干扰和取消物质刺激的尝试,看起来并未减缓增长。但事实上,现在有了可以分析研究60年代末70年代初增长情况的数据,使许多分析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caiqxsb.com 笔趣阁小说。手机版:https://m.shucaiqxsb.com